白酒添加剂比想象的恐怖
点击数:13152021-01-20 14:05:33 来源: 中国食品添加剂
新闻摘要:通常,白酒添加剂有化学合成类的,也有生物方式生产的。第一类便是我们熟悉的香精、香料,第二类则是己酸菌酯化液、黄水酯化液等等。在白酒生产中,对于添加剂,行业主张运用生物类的添加剂,并不拒绝运用化学类的添加剂。不过对于运用于白酒生产的化学类添加剂,是需要经过专门检测的,不是随便生产就能运用于白酒领域。
对于白酒里的化学添加剂,主要是白酒本身所拥有的主体酸酯及有机风味物质,比方说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乙缩醛等等。对于敌敌畏、666这些物质根本都不是白酒里面的添加剂,这些都是一些人臆想出来的。而塑化剂,是塑料的增塑剂,从来没有用于食品领域,也没进行过相应的试验。其在酒体中超标的原因主要是迁徙污染,即塑料容器及管道老化后溶入酒中,毕竟塑化剂易溶于有机溶剂。
说到塑化剂事件,反应了行业的很多问题:一个是行业本身不透明,以至于解释起来消费者不信任,同时一些利益者抹黑,加剧了不信任;另一个问题是行业的反应真的慢,在大陆塑化剂事件曝发之前,台湾地区就曝发过塑化剂事件,更早在欧美地区都曝过这类事。对于这类事件,行业为什么不去仔细研究、反思,非要等着利益相关者闹出一个巨大的舆论旋涡最后搞得一时间收不了场。
通常,酒厂运用化学添加剂主要在勾调环节,更多运用于低端酒中,其主要作用有这两个方面:第一,弥补并调整酒体的数据、指标;第二,调整酒体风味。在低端白酒中,许多白酒原酒比例很低,食用酒精添加量比较大,因此酒体较淡,检测的各类数据偏低,化学添加剂是很好的弥补这类缺陷的方式。有些原本只能标一级或二级的白酒,有机酸酯一加,一下子就达到了优级数据。
对于这类低端酒,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酸酯的协调性很差,某种或某几种单体有机物指标过高。对于这类酒,反而更多出现于小厂及贴牌、定制酒中,有些大厂反而在这种级别酒中运用一级标准,其酒虽然又淡又水,但却没有这么重的单体酸酯不协调感。
对于白酒化学添加剂,正规的是白酒本身所拥有的有机酸酯,在化学生产中是有相应要求。不过在互联网销售平台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市售的白酒添加剂,对于这类添加剂,其没注明相关成分,有的有检验报告和资质,有的连相关的资证都看不到。其实对于这类商品,是针对酒企生产的,不是面对消费者的,但由于其挂在网上销售,而且生产、销售过程鱼龙混杂,反而引起了一些消费者的猜想,进而酿造出许多争论的话题。
网售白酒添加剂,有人曾宣传运用他们的香精能够将食用酒精调出优级酒的感觉,对于这种销售噱头,没让其在互联网上卖出多少香精,反而让许多消费者认为部分酒厂就是买他们的香精进而调出来的酒。说到白酒香精,到目前为止还只能起衬托主体酒作用,其并不能脱离发酵白酒,仅用食用酒精调出发酵白酒的品质。对于市售白酒香精引发白酒勾调的争论还有很多,比方说白酒除苦剂、增甜剂等等。有些消费者认为,偏甜的酒就是加了增甜剂的,不苦的酱香酒都是加了除苦剂的。其实对于白酒添加剂的使用,是缺什么用什么,需要什么用什么,不是我们感觉什么味道突出它就加了这些物质。
对于白酒添加调整风味的化学添加剂,不敢轻易判定一款酒是否加有这样的物质,因为风味特点并不能代表酒厂有添加,而且其添加这类物质的量少且隐秘,因此识别难度非常高,对于这往往只能通过相关机构的检测才能识别。
当前的白酒检测,对非白酒发酵产生的添加剂检测还是很严的,比方说糖精钠。在食品、饮料领域有很多化学添加剂,这些在白酒领域都有检测,对于正规出产的白酒商品,这类问题基本不会出现。
说到那些味道很差的老酒,往往是当时的低端酒,但有意思的是,相比许多酒厂中高端老酒,我们现在很难买到一些酒厂的中低端老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时的高端酒价格贵,在当地糖酒站没有卖出去,或是流入一些消费者手上又舍不得喝便存了下来,几十年后回流于市场。而当时的大众酒,因为价廉往往被消费掉,因此在老酒市场中,我们买到的陈年老酒往往是当时的高端酒,其也给不少人带来了过去酿酒有节操,不用食用酒精和化学添加剂的错觉。
由于白酒使用化学添加剂也是行业的一大敏感问题,因此许多酒厂及相关行业人士都会回避这个话题,而正是因为他们的回避,使得这个领域又成了白酒行业的瓜,不少切瓜者结合自己的利益营造热点,制造舆论或引导消费者。在消费者圈里,不少人认为白酒行业不透明,都用酒精、化学添加剂,于是一些人到农村、菜场买自酿酒,有的甚至自己酿酒喝。他们认为这种酒是完全酿造无添加的酒,因此对身体没有多少伤害。
上一页1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