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新闻>>专题新闻

“食品级”是个什么级

点击数:20272021-07-19 22:23:18 来源: 中国食品添加剂

新闻摘要:“爱美不忘安全”已经成为一种美容消费理念,它推动着化妆品行业不断提质升级。但到底怎样才安全,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不懂便会被利用。有媒体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号称“纯天然”“无添加”等打“安全”牌的化妆品,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比一般化妆品更安全有效,反而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其自封“食品级”的名头,多是商业营销噱头。

比如有一款防晒霜,产品外包装印有“食品成分80%”的字样,食品成分主要为苹果、芦荟和覆盆子的提取物。业内人士表示,上述水果和植物,无论是其本身还是提取物,均没有防晒作用。从配料表看,这些所谓“食品成分”排在靠后的位置(按照法规要求,商品标签配料表中的成分按用量排序,多前少后),而排在前面的主要成分却是“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这说明它走的仍是化学防晒的路子。
商家试图用“食品成分”掩盖化学成分的真相,其实是为了迎合一些消费者错位的消费理念——天然的比人工的好,“食品级”优于“工业级”或“化妆品级”。对此,相关专家指出,拒绝化学合成物质,追求纯天然成分的产品,是消费者对化妆品安全性的一种愿望和诉求,但这是一种非理性诉求,现实中很难达成。这主要是因为“‘食品级’原料比‘化妆品级’原料更安全”的认定逻辑是错误的。
事实上,与食品相比,一些化妆品对原料的纯度要求更高,因此其安全性也更高一些。以维生素C(抗坏血酸)为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C(抗坏血酸)》对其理化指标进行了规定,要求砷(As)≤3mg/kg,重金属(以Pb计)≤10mg/kg,铅(Pb)≤2mg/kg。而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中,明确规定铅、砷为禁用组分,不允许添加到化妆品中。由于维生素C(抗坏血酸)性质很不稳定,极易氧化分解,在复配应用中常用相对更加稳定的维生素C衍生物,如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 维生素C磷酸酯镁》中,同样对其理化指标进行了规定,要求重金属(以Pb计)≤10mg/kg,砷(As)≤1mg/kg。可见,“食品级”原料的安全性不一定比“化妆品级”原料高。食用安全,肤用不一定安全。
与对于“纯天然”的非理性诉求相应,一些消费者还存在对添加剂的误读,这两种态度可以说互为因果,长期共存。比如防腐剂,许多人对它不了解,听名字就有一种“拒绝感”,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添加剂,食品和化妆品都离不开它。防腐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有害菌繁殖,不让细菌和霉菌在产品中产生毒素,或是大量繁殖引起变质。凡是国家标准中许可添加的防腐剂,按标准规定的条件和剂量使用,其安全性无需担心。而化妆品本来就是化学制品,环境温度、盛装容器、储运条件等发生变化都可能导致发生反应,影响其性状功效。要保持其功效稳定,添加防腐剂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目前,几乎没有企业能够生产出完全不添加有防腐功效成分的化妆品。
市场上确有不含防腐剂的化妆品,它们多是其基质本身不易长菌的产品(精油、唇膏、花露水、香水等),以及一次性包装产品(如胶囊类产品),除此之外,就只有两种情况了:一种是厂家寻找到传统防腐剂替代品,既有防腐效果,原料成分又不在现行法规标准列明的清单里,那么就可以宣称无防腐剂(但这并不代表该产品中没有添加有防腐功效的成分,事实上,未得到国家权威认可的替代品其副作用不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另一种是根本就在说瞎话。
搞清了上述情况,就知道所谓“食品级”化妆品是怎么回事了。若其中确实存在虚假宣传情况,那消费者就要小心了。而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广告法》《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加强监管,遏制市场乱象,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化妆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上一页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