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零食品添加剂”
点击数:13402021-01-20 13:13:01 来源: 中国食品添加剂
新闻摘要:我国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食品中不能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标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吃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很多人一看到食品说明书上一串串不认识的食品添加剂就恐慌,担心食品中添加剂的不规范使用会带来安全问题。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标注“不含食品添加剂”“纯天然”“零添加”的食品。在一些超市里,很多食品都打出了“不含食品添加剂”的宣传,某品牌果汁饮料,除了在包装上标示“不加白砂糖”的字样外,还在包装上标示“不含防腐剂、色素,最大限度保留了产品的天然营养成分和纯净果味”,一些酸奶、调味品、蜜饯等食品,也将“不含添加剂”或“零添加剂”作为卖点。
“零添加剂”食品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而且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零添加”等于安全健康的观念。不少消费者表示,添加剂或多或少会对健康有危害,所以同类产品中更偏向于购买零添加的产品。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中研发最活跃、发展和提高最快的产品之一,它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冠生表示,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只有使用食品添加剂才能延长食品的贮藏期,保证食品安全,为人们提供更加美味和营养的食品,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产物,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目前,在很多食品外包装上标注“零添加剂”等渐成一种趋势,一些消费者开始将“是否含有食品添加剂”作为选购食品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实际上,“不添加食品添加剂”与“不含食品添加剂”,完全不是一回事。
“不含”是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而且其使用的生产原料也没有添加剂;“不添加”仅表明厂家在生产加工产品过程中不添加,但不排除生产原料中含有食品添加剂;还有一些食品并不标注未添加的具体成分,只是笼统地标注“不添加”,易让消费者以为这是没有任何添加剂的食品,比如一些本身就不需要添加防腐剂的食品,如蜂蜜(高糖)、方便面饼(干燥)、腌渍食品(高盐)等,虽然这些食物可能没有防腐剂这种食品添加剂,但是会含有其他食品添加剂,如果笼统地标注“不添加”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进入食品工业化后,经过企业加工的预包装食品,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几乎是没有。”有些人认为在家炒菜做饭就能远离添加剂了,其实炒菜做饭使用的各种调料也不乏添加剂的身影,比如酱油含有焦糖色、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食品添加剂,食盐中加的抗结剂、食用油中加入的抗氧化剂等都是食品添加剂。这就是为什么食用油放久了也没有“哈喇味”,食盐在高温季节也不容易结块的原因。
现在许多食品都在强调“零添加”,似乎这样才更安全,其实并不一定。专家指出,是否加入食品添加剂是由不同性质的食品和不同的生产工艺决定的,部分产品本身就不需要加入食品添加剂,不能单纯以是否含有食品添加剂来判定食品的安全性。某些情况下,不含防腐剂的食品可能更不安全。
不少消费者购买食品的时候会比较配料表,认为食品添加剂种类少的食品更健康。而专家介绍说,其实,只要是合法、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其加入的种类多少并不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实即使食品真的“零添加”,也不意味着更安全、更健康。比如食品防腐剂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大类,用来防止或延缓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鲜期和储存期。某些情况下,不含防腐剂的食品可能更不安全,比如一些蛋白含量比较高的食品,必须要添加防腐剂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否则更容易腐败变质;在腌制食物时,适量添加维生素C,可以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因此,适量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减少和消除食品制作过程中的有害物。在适合的范围添加防腐剂,其实是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的保障。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有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零添加”并不会在安全性上有更多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标注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其盐或糖的含量往往比同类产品高。如有些标注“不含防腐剂”的食品是通过添加大量的盐和糖来实现保存的。盐和糖是天然防腐剂,能抑制细菌,要想达到防腐的效果,必然会大量加入盐或糖。但盐摄入过量会诱发高血压风险,而摄入过量的糖则易导致肥胖,诱发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在食品中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现在使用较多的防腐剂主要为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这些添加剂可以被人体代谢,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使用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剂的真正危险来自两方面:一是非法添加,即添加国家标准规定外的成分;二是个别企业超标、超范围使用,也会给消费者健康带来威胁。当然,最健康的方式是食用新鲜食品,不过多依赖加工食品。
上一页1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