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新闻>>专题新闻
市场上零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形态出现
点击数:11422021-03-01 17:57:59 来源: 中国食品添加剂
新闻摘要:近日,一篇发布于在线学术期刊eFood上的论文将矛头指向“零添加剂”酱油,直指部分“零添加剂”酱油背后藏猫腻:疑似添加外源谷氨酸而未标注。随后,相关酱油厂家反驳称:“论文结论是不客观、不科学、不公正的。”
“零添加剂”酱油引发争议的背后,是近年来在食品界刮起的一股“零添加剂”风潮,不只是酱油追求“零添加剂”,零食也追求纯天然。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汴生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升级,食品界流行追求天然物质,因此部分企业标注“零添加剂”,迎合了部分消费者的心理,但实际上这也是对食品添加剂的一种曲解。
一篇论文引发了“零添加”酱油的轩然大波,背后是酱油“零添加剂”概念在近年的火热。作为我国调味品市场的第一大产业,酱油近年来向着高端化、健康化、精细化方向高速发展,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根据产业研究机构智研咨询数据,2018年高端酱油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比已经达到25%,市场规模约为75.12亿元。预计到2026年,高端酱油的市场占比有望突破40%
其中,“零添加剂”成为酱油行业最热门的标签之一。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生产酱油的品牌都推出了“零添加剂”产品,如海天零添加头道酱油、李锦记零添加醇味鲜酱油、千禾头道380天等,而打上“零添加剂”标签的酱油往往比普通酱油更贵。
除了“零添加剂”酱油,市面上还有许多其他“零添加剂”产品,比如“零添加剂”酸奶、“零添加剂”果汁等。虽然都是“零添加剂”,但各自的内涵并不相同,有的“零添加剂”是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有的仅是不添加蔗糖,有的是不添加蔗糖、色素和香精。
相关监管部门也注意到这一情况,对“零添加剂”标签加强管理。2020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零添加”“特供”“特制”“特需”等词语都不允许出现在食品标识上。
值得注意的是,对“零添加剂”标签加强管理的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还印发《关于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加工食品应当尽可能少用或者不用食品添加剂,积极推行减盐、减油和减糖行动。
业内人士表示,《征求意见稿》和《意见》看似存在矛盾,实则不然。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消费者对食品健康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减盐、减糖、减不必要添加剂是大势所趋。但在规范还不完善的背景下,市场出现不少打“擦边球”的乱象。《意见征求稿》发布的背后,一方面是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充分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另一方面,是让消费者明白,食品添加剂没有“原罪”,消费者应该用一种客观、理性的心态去看待之。
“零添加剂”是否等于更健康?中青舆情监测室曾抽取1000条网民评论分析后发现,64.7%的网民认为添加剂是不健康的。而事实上,在国家规定允许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对健康是无害的。
据了解,目前行业内有一派提倡“不添加”和“零添加剂”的传统酿造酱油,如果要达到氨基酸态氮很浓的程度,一方面成本会很高,另一方面盐分也会太高。
上一页1下一页 |
【责任编辑:中国食品添加剂网】(Top) 返回页面顶端